1. 首页 > 酒才knows

陶渊明的5杯酒,你喝懂了几杯?

诗酒联袂,寄意遣怀。古人爱酒,无数文人墨客与酒为伴,谱写出令人陶醉的诗词歌赋。爱酒文人中,陶渊明是典型代表之一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悠然淡泊的生活追求让他被世人称为“田园诗人”。

陶渊明的诗词中大量出现饮酒之景,是文学史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,尤其以《饮酒》二十首组诗著称,诗文背后的人生哲思,更是值得我们慢慢品味。

第一杯酒:乐得自在

陶渊明的仕途较为坎坷,义熙元年(公元405年)八月,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,为彭泽令。十一月,程氏妹卒于武昌,陶渊明作《归去来兮辞》,解印辞官,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,直至生命结束。

《归去来兮辞》中写道: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。携幼入室,有酒盈樽。引壶觞以自酌,眄庭柯以怡颜。倚南窗以寄傲,审容膝之易安。”后四句的意思为“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,看看院子里的树木,觉得很愉快;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,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。”

辞官归隐,赏景自酌,惋叹之余,大有恨不早归之感。有酒盈樽,则示平生之愿已足。虽不再为官,但饮酒自乐和傲然自得的情景跃然纸上。

这杯酒,道出了陶渊明“乐得自在”的心境。

第二杯酒:活在当下

《饮酒二十首》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,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,以酒寄意,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。

在《饮酒》(其一)中,写道“衰荣无定在,彼此更共之。邵生瓜田中,宁似东陵时!寒暑有代谢,人道每如兹。达人解其会,逝将不复疑。忽与一樽酒,日夕欢相持。”,将其“活在当下”的洒脱展露无遗。

如今在长安城东种瓜的布衣邵生,谁又能想到他是前朝显赫的东陵候?白云苍狗,世事悠悠,生命有限和人生艰辛。既然生命短暂又无常,不如活在当下,痛痛快快地喝酒,快意人生。

第三杯酒:顺应规律

陶渊明的真实,从他的诗句中可见一斑。“羲农去我久,举世少复真。”(《饮酒·二十》)这种真是与当世的伪善相对应的。”他毅然独立于社会之外,以饮酒赋诗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抗拒。苏轼晚年十分推崇陶渊明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陶性情真率,感情真挚。

“天岂去此哉,任真无所先。”“形骸久已化,心在复何言。”《连雨独饮》中的两句诗,真情款款。人与万物都是受气于天地而生的,只是人有“百情”。如果人能忘情忘我,也就达到了与物为一、与自然运化为一体的境界,而不会感到与天地远隔,或幻想着超越自然运化的规律去求神仙了。这就是任真,也就是任天。

任真,也是一种人生态度,指顺应人自身运化的规律。陶渊明并不主张终日饮酒以忘忧,他四十多年来官也做过,地也种过,吃过很多苦,喝过很多酒,人渐渐衰老,始终抱守的任真之心。

第四杯酒:但求心安《饮酒》(其二)中写道:“积善云有报,夷叔在西山。善恶苟不应,何事空立言。九十行带索,饥寒况当年。不赖固穷节,百世当谁传。”

有一天,陶渊明独自喝着小酒,开始思索都说善行有善报,怎么解释伯夷、叔齐饿死在首阳山?如果善恶都没有报应的话,凭什么去相信这些大道理?有的人九十岁依然用草绳做腰带,饥寒更胜于壮年时。如果说不秉持君子固穷的操守,百世的声名如何流传!

尽管他发出“善恶苟不应,何事空立言。”的控诉,但他仍坚持安贫乐道的节操,不求荣华富贵,但求心安。

第五杯酒:坚持自我

《饮酒》(其二)中写道:“行止千万端,谁知非与是。是非苟相形,雷同共誉毁。三季多此事,达士似不尔。咄咄俗中恶,且当从黄绮。”行为举止千万种,谁是谁非无人晓。是非如果相比较,毁誉皆同坏与好。夏商周未多此事,贤士不曾随风倒。世俗愚者莫惊叹,且隐商山随四皓。

世俗之中,有些恶的东西,因为大多数人的盲从跟风而变得理直气壮,好像本来就是正确的事情那样显得咄咄逼人。与其去理论,还不如沉默,坚持自我。